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养生湿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养生湿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昨天和我妈妈去看中医,中医说的湿气是什么?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
按照中医五行理论里面的,肝,心,脾,肺,肾五脏都有可能存在湿气,要看是哪个有湿气,要区分看待。通过四诊八纲来断症和辩症,才能开方调理治疗。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存在湿气重,会导致困乏,严重的会导致水肿臃肿等。舌象表现为苔厚腻有粘液,脉象为濡脉或迟脉。祛湿的中药有很多,要按照实际情况使用。湿还分寒湿,湿热,风湿等等。
中医所说的湿气到底是什么?
总的来讲,中医说的湿气,是人体受某些致病因素影响后,产生的一类独特的反应。你可以简单把它理解为,是导致人体正常的生理机制失常的因素之一。
湿气又称湿邪,为中医理论“六淫”之一。
很多人都在问,你说湿气,湿气用现代医学来说到底是什么物质?
这个问法,其实很蠢。湿气不是什么物质,而是一类概念。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指导理论不同,包括湿气在内的六淫,它们不是病因,而是病理性质。
或者说,湿气的定义,并不是直接的,它指的是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发生的反应。湿气并不属于“症状学”,而属于“发病学”范畴。
就好像说“上火”,你看得见“火”这种物质了吗?湿也一样,指的是人体产生的反应,而不是具体的物质。
相对来说,包括湿气在内的六淫,主要反应的是脏腑组织结构上的变化特征。
不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认为,病变的性质,一直随着病情程度的发展而变化,各种致病因子在不同的机制里,会表现不同病理性质的特征。
比如现代医学所说的“感染”,细菌、病毒,都可以造成感染。感染是用什么来界定的呢?就是以人体受这些致病因子损害后,表现出的症状来作为划分的依据。
湿气重是中医领域一个常见的问题,具有多种表现。如果身体出现三个或以上的地方发黏、黏腻的感觉,就意味着湿气较为严重。
首先,口中黏腻是湿气重的主要表现之一。清代中医学把它归结为口粘、口舌粘腻。口中黏腻往往伴随其他的问题,比如口苦、口甘、口酸等,但主要的感觉还是嘴巴里黏糊糊的。脾胃上直通于口,脾胃运化失常会使湿邪困于中焦,直接上泛于口。口中黏腻的成因可能包括寒湿、湿热以及痰热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各自表现上虽有所不同,但总的特点还是口中黏腻。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调整饮食习惯之外,建议揉按丰隆穴以改善痰湿蕴积的局面,对改善口中黏腻很有帮助。
其次,头发黏糊糊、油乎乎并容易脱落也是湿气重的表现。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认为引发脱发的原因无外乎肝肾不足、血虚风燥等等。但近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肥厚油腻的增加,导致脱发患者中,证属痰湿上蒸的越来越多,这类人头皮脂溢过多,头发显得油腻。痰湿内积久而化热,湿热熏蒸于上影响了气血对发根的濡养,于是脱发。这类现象在不少肥胖人士身上是常见的。建议适当多用一些茯苓,它能健脾,可以化散湿气之源,同时还能利湿,将有型之湿邪排散掉。每天清晨空腹服茯苓加粳米煮粥即可。
最后,经血质地的黏稠是专属于女性的表现。古人早就注意到经血黏稠这个问题,这种现象的形成和湿热蕴藉、痰湿***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饮食不节,过嗜肥甘厚味,则湿热郁结于体内就容易***成经血的黏稠。湿热状态的女性月经量较大,经血黏稠而臭秽,色暗红,舌苔黄腻。除经血黏稠之外,白带也可能黏稠。如果女性长期肝郁气滞,令郁而化火导致湿热蕴藉宫胞,也可以形成这种局面。建议利用利水化湿来缓解。总而言之,嘴巴、头发、经血,这三处发黏是中医医学中比较重视的湿气重的表现,并在病因病机方面比较明确、经得起实践推敲的表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养生湿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养生湿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