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养生散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医养生散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我是辽宁沈阳人,我50岁了,想学中医,该怎么学?
  2. 为什么一些中医常说养生先养德呢?
  3. 父亲节快到了,老爸喜欢养生、中医类,有什么这方面的书籍推荐吗?
  4. 介绍中医药的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我是辽宁沈阳人,我50岁了,想学中医,该怎么学?

我是沈阳人,自学中医四十年,尚未入门,目前只能说是刚远远地看到了中医之门。说说我的体会以供参考:

初学中医时学的是院校教材,并重点学习针灸,平时总会主动找机会给人摸脉,但毕竟学习不够系统,临床机会有限,又无名师指点,所以,对中医一直只是一知半解,实际上那些年基本都是在空谈中医概念。

中医养生散文,中医养生散文精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一段时间因忙于生计,没怎么专注于中医,但也没有放弃学习,只是发现按自己的辨证论治理论去解决问题时,结果总是与预期的不符,也因此对中医产生过怀疑。

再后来,亲戚中相继有人患病,眼见他们西医治疗下越来越重,最后不治而逝,遂下决心重新审视中医理论,并用心研读经典,大约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几乎是手不释卷,也心无旁骛地学习《伤寒杂病论》,终于从一头雾水到有了一定的理解。此后在应对自己和家人亲友的小恙小病时,也感觉到疗效明显优于过去。

上述这个学习过程其实是很痛苦的,因为先前已建立了一个现代中医理论模式,而后要对其进行解体,再重新构建古典中医理论模式,这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学习中医,应该早一点从经典入手,即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入手,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再广涉后世著作以及现代医学知识

中医养生散文,中医养生散文精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习中医知识,建立中医思维,养成中医生活方式,是当今社会中可以尽量独善其身的生存智慧。中医药是祖先侥幸留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哪怕得其万分之一,也是极其***的。

《伤寒杂病论》序中说道:“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此言不虚。

年龄不是问题,学无长幼,达者为师。光有热情是不行的。学好中医要有先天条件即八字里有没三星扶主(三星即咸池星,华盖星,天医星。)再就是三性即品性悟性耐性。还要机遇和缘分。有这些条件你就能成***了。大医精成。

中医养生散文,中医养生散文精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建议你先从抓中药和识别中药开始,我也是30岁才改项学中药的。只要你有信心,没问题的,百日之功嘛,先认识中药后学起更快。建议你先本,地道药材本书先看先了解中药的产地及泡制加工及***收和功效与禁忌。

50岁学中医好事,黄宗八十不服老,梁浩八十种壮元,好好读书,知之中医其理,我本身家传八O前后行医二十多年,现已快到六十左右停医不干十多年,是以尊纪守法,决不非法行医,少惹事非,使我自然快乐幸福!

首先要搞清楚,你学习中医的目的是干什么?爱好?养生?治病救人?打酱油?

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果是爱好,就找些中医入门的书籍看看,没事翻翻黄帝内经就OK了,养生的话,听听梁冬和徐文兵的谈话就可以了,如果治病救人,就需要想办法取得医师资格证,就要入正规的渠道,但是正规渠道却学不会看病,还需自己下苦力自学,倪海厦的天纪、人纪、地纪、好好去跟着学,正规的课堂教育也要坚持学,学完考证,考完证临床。

如果打酱油的话,你就权当喝多了一乐呵算了。


为什么一些中医常说养生先养德呢?

谢邀回答:天地间有德高望重,有以德服人等等之说。至于德高者,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一蹴而就,经历过多少的功效努力,多少的行善积德方有成果而赢得望重。德行天下而换来了服人之说,那就是以德服人之硬道理,天下之人,都有他善恶之念,中医讲究的是心因意识,所以有:疑心生暗鬼,容从心生等等,心怀鬼胎、心病还须心医治也就养生先养德的正确论述;完美。

中医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易经里的思想,道家思想,中医整体观念,包含两层意思,人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与外界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人健康与外界环境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从这个角度讲,破坏环境,损害自然,就是损害自身健康,所以,养生爱自己,养德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养生养德自然而然的的统一

资料收集于《让灵魂与躯体和谐》《慧缘佛医学》《中医学概要》,今天和友友探讨一下,平台推荐的问题说一说"中医养生先养德"。

先讲人的"生与死″的关糸:

自古以来,生与死便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问题。有生必有死,这是必然规律,但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生″的欲求,对于"死″大都不免产生极大的恐惧,认为人一死亡,一切努力都是涂劳。

那么问题的核心价值就是在这生命活着的时间里,如何活得更久远。

首先去了解中医的"心理治病",

"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黄帝内经》集先秦医学之大成。它不仅总结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更奠定了祖国医学的基础,而且总结了前人心理治疗的经验,以开创了我国中医心理学的先河。《内经》以阐明了心理致病的机制,肯定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如何养生先养"德",德大行也,心安病不生。

大慈大悲利人生;忍者长寿;人际关系和谐身心健康;忠孝者健康长寿;心安益寿。古人还说:"人无忧,故自寿"。″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息息相关,各种异常的情绪波动都会直接对相应的脏腑造成不良影响。

嵇康在养生论一书里提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呼吸吐纳,服食养身,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无为自得,体妙心玄,从而延长寿命。所以神农氏说:上品药延年益寿,中品药调理情志;确实是懂得了生命活动的道理,因而能利用药物***人体,使之适应自然规律。可世上人不清楚这些道理,只贪图五谷,沉溺声色,眼晴被色彩缤纷的花花世界迷惑缭乱,耳朵极力追求颓废***的音乐,美滋厚味煎熬他的脏腑,美酒琼浆腐蚀他的肠胃,芬芳之品腐烂人的骨髓,狂喜暴想悖乱人的正气,过度思虑损耗真精神,哀乐不节残害其平和纯真的情绪。以这样渺小单薄的身躯,却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伤残;竞然遭受内外敌对的攻击。养生须养德,德不配位,自惹灾殃…

中医为什么这样说,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但是,这里面肯定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相混淆的问题。

医学是科学的分支,它是研究生命和疾病本质的。(道)德是社会人文体系中约定俗成且很模糊的准则。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科学讲究实证,不含有诸如政治、民族等属性。而道德恰恰与科学相反,是政治、民族的组成部分。

回到主题,如果中医真的常说这样的话,那就证明这部分中医是任麻不懂,胡说八道。甚至把***命题说成“真”了,那就具备了骗子的要素。

当然了,由于无知说出了这话,也就证明了中医真的过气了,自然也就否定了博大精深的***大空话。

最后还是规劝中医还是与时俱进吧,别总活在愚昧状态!那样是会被淘汰的!

父亲节快到了,老爸喜欢养生、中医类,有什么这方面的书籍推荐吗?

谢谢邀请,首先为您的一片孝心点赞。我就您提出的问题回答如下,仅供您参考,如果有用,朋友们也可以收藏备用。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首先,《本草纲目》非常实用。本草纲目是中华医药史上最宝贵的财富,堪称是养生宝典。作者李时珍是明朝最著名的中医药家,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年轻时曾在皇宫里做过御医。后来专注于中医药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大山名川,所著的11000多个配方有80%是李时珍亲自尝试过的,有很多次差点中毒而亡,因而内容非常实用,也非常广泛。其配方都是以养生配方为主,普通百姓也能用得上,花费的成本也非常低。目前本草纲目主要有繁体版和白话版两个版本,如果繁体字和文言文看不太懂,可以购买白话版的,各地新华书店有售,有些网络读书平台如《微信读书》也能够搜索得到。

其次,《黄帝内经》也很不错。黄帝内经在古代也非常有名,当时主要的对象就是皇帝及皇宫里的高级官员,其配方非常有针对性,按照书中配方和自己的病情症状,均可以对方下药。最适合中年人。

需要说明的是:为老人购买养生保健类的书籍,尤其是重要类的书籍,一定要看清楚书籍是否正规,也就是是否是正规出版社出版和公开发行,如果是盗版书籍或者是民间流传的偏方类的书籍千万不要买。否则后果非常严重,请大家一定要切记。

介绍中医药的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建议对中医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作为专业需要或业余爱好,对祖国伟大的中医药宝库作一些学习与研究,定会受益匪浅。

尚未读中医药经典之门之前,建议读一下刘力红的巜思考中医》和唐略的《思考中药》,还有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巜中医生手册》。以引起自己对中医药的兴趣及认知。

学习中医药,必须读经典、读原著。推荐学习巜黄帝内经》、巜医宗金鉴》、《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巜本草纲目》。可参考阅读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巜中药大辞典》、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巜传统方剂手册》。

中医治病强调从[_a***_]的整体考虑进行辩证施治,注重解决身体的阴阳平衡,所以很有必要研读《易经》,再读一些哲学书籍,以找到中医药的本源,拓展中医治病的思路。

以上建议,仅考参考。


第一是《伤寒论》,第二是《金匮要略》,其实这两本书最初是一本,名《伤寒杂病论》。第三是《神农本草经,第四是《黄帝内经》,第五《难经》,第六《温病条辨》。

把《黄帝内经》放在后头是部头太复杂了,还是学好《伤寒杂病论》再学《内经》。

个人意见,见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养生散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养生散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