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春季养生观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医春季养生观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2. 中医养生注意什么?
  3. 我们现代推崇跑步,为什么老中医谈养生从不推荐它呢?
  4. 中医是国之瑰宝,中医的疗效,你觉得偏向于养,还是偏向于治呢?

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知识包括饮食调养、起居有节、运动保健心理调整等多个方面。在饮食调养方面,中医注重药食同源,推崇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健康食材,避免油腻、辛辣等***性食物。起居有节包括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居室通风、适时适度地晒太阳等。运动保健强调循序渐进、动静结合、贵在坚持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心理调整包括保持积极的心态、处理好人际关系、避免过度的压力等。中医养生知识的核心在于平衡和适度,注重自我调节和综合调理,强调身体与心理的相互作用和统一性。

这个话题太宽泛了,中医养生概括起来就是治未病。治未病包含三种意思,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中医将治未病思想,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尚目标,倡导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时限和提高生活质量,治未病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中药学奉献给人类的先进和超前的思维。

中医春季养生观点,中医春季养生观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统中医认为治病第一治神,第二养生,第三针灸,第四汤药,需要上汤药的情况,基本上,都是病的太严重,非毒药不能攻邪,才不得已用汤药。《黄帝内经》认为,方剂毒太大,非不得已,最好不要用。

所以,《黄帝内经》里讲了三百六十五种证,却只给出了十三个方子。

岐黄派和神农伊尹派交汇于张仲景,形成了后世以用兵为主的中医的基本面貌,这一点,虽然时逢东汉末年的大乱世,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但方剂派的思想,已经与正统的中医思维相背离了,也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中医思维。

中医春季养生观点,中医春季养生观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养生知识很多个人感受比较深的与大家分享一下: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中医春季养生观点,中医春季养生观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4.春捂秋冻

5.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养生,这个词汇,顾名思义就是调节培养,生活质量,生活标准,宁静和祥。养生关键是修心,养心,实其内。阴阳平和,乃是中医至高标准!养生,是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去做的,可以认为是生命系统工程。利用现有的***,人与自然界一体,人法天,人法地。至于养生知识那就有许多,但是并不是完全实用,如果刻意去追求表象的养生,那就属于作秀,属于形象工程。养生物人的境界也有关键。修行,就是养生的过程,结果阴阳两个方面转化!利用***去搞养生,而不是去重置***搞养生。

中医养生注意什么

我觉得中医养生注重的东西很多,比如:

如果你要养生,对于一般人群,没有特殊的症状,就需要顺应大自然,根据年龄、季节养生就好,如果有症状 表现得,要先学会辨认自己体质,属于 哪类体质,然后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调整,因为在九种体质中,除了平和体质 为健康类,其他的体质都为亚健康,需要给予相应体质的调理。

既然是养生,那么主要就是 针对于两种人,一种是本身身体健康的,需要长期坚持好的生活习惯、颐养生命,延缓疾病的发生。另一种就是亚健康人群,现代人,工作生活紧张,大部分都是出于亚健康状态,这类人就需要了解自己,通过养生,让自己趋于健康。

那么中医生养元原则有哪些呢?

不拘一格,因人施养这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原则:

因人施养,主要就是按照人的年龄和体制进行护理、保健。比如:

1、按照不同的年龄***取不同的保健方法

人之生命,本源于先天之精,它制约着机体脏腑、静脉、气血的盛衰变化,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表现出由幼稚到成熟、由盛壮到衰竭的过程。《黄帝内经》中论述:人的年龄是以十岁为一阶段的 ,比如二十岁 ,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 始,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做;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懒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散 ,故言善误;九十岁 ,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顺应天道,顺应大道,天人合一。

一年分四季,四季的养生中:春天属木,万物生长生发,生机勃勃,适合养肝,夏天属火,万物发育成长,适合养心,秋天属金,主张收敛,适合养肺,冬天属水,主张封藏,适合养肾。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顺应天道,顺应大道就是顺应四季,春季夏季阳气秋季冬季养阴气,冬天的病夏天治、夏天的病冬天治,就是按照春天生、夏天长、秋天收、冬天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健康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饮食上强调的是应季的食物。春天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

锻炼身体上中医强调的是拉筋,而不是西方的锻炼肌肉,疏通经脉,按摩推拿帮助气血畅通。

季养疗是指饮食调养中顺应四季的变化,利用食物的性味、归经等特性,强化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更好地顺应自然的变化,以达到防治疾病,保存健康的目的。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先谈谈春季养“生”,应借助大自然的生机,激发人体生机,鼓动生命活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五脏,使之从冬天藏伏状态苏醒过来,进入新一年的生命活力。春季养肝,肝属木,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应春阳升发之令,喜条达疏泄而恶抑郁。肝阴血不足可涵木,滋肾水而养肝阴,为避免肝气过旺克脾土,故春季养疗应先养脾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季大地回春,冰雪融化,阳气升发,天气由寒转暖,万物萌发勃勃生机,人体新陈代谢此时最为活跃,养疗应固护正气,顺应阳气的升发状态,春天在六气中主风,气候多变,温差幅度较大,由于春温使得人体腠理疏松,对风寒之邪气抵抗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因风邪而致的[_a***_]、风湿病痛等疾病

饮食注意事项小编的文章中有提到,欢迎查阅。

以上来自小编的一篇文章关于春季如何养生的文章***s://***.toutiao***/i6537814573418807812/

欢迎一起学习探讨。关注中医养生,关注农村小全

中医养生讲究精气神,药食同源有奇效,教你五味食物养生法

中医养生,讲究人的“精气神”,人的精气神是维持人体运作的重要“能源”。

而精气神补充,则来自于我们每天饮食的滋养,正如宋代医家陈直在他的养生专著《养老奉亲书》中所说:“主身者神,养神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

因此,借助食疗的方式,即能够吃出健康,达到养生的效果。

而目前很多人就是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不少慢性疾病出现,如肠胃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等。

食疗养生本是“药食同源”,应该如何做好饮食养生工作?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讲究的是“药食同源”,即医事活动跟食事活动有关,很多食物都有着药食兼具的作用,可以用来食疗养生或者是调理疾病。

在传统中医食疗中,跟中医治疗一样,强调辨证食疗、辨证施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中医还将阴阳五行、腑脏、经络、病因、病机等中医理论与食物紧紧联系起来,赋予食物药物的性能,于是便有了可能对人的养生保健、调节疾病康复的食物。

药补不如食补

我认为中医以阴阳平衡为治疗原则,他的标准是根据人本身体温三十七度为准,热则降之,寒则升之。根据这标准对自然界气温冷暖调,对饮食营养的寒凉达再己,来达到身体的合理需求,这就是最好的养生保健之道。

我们现代推崇跑步,为什么老中医谈养生从不推荐它呢?

不光是老中医不推荐跑步,骨科医生也是强烈反对跑步的,因为人体就好比是一辆汽车,身体的每个部位就相当于汽车内部的零件,都是有寿命的,尤其是膝盖,正常的使用寿命也就六十年左右,跑步对膝盖的压力和伤害很大,膝盖一旦受伤是不可逆的,所以我们可以用别的运动方法代替跑步,比如游泳。

时代不同,过去体力劳动多,养生肯定不会以运动为主,现在都是机器干活了,所以开始健身跑步,现在中医养生,也会让人适当运动,不过你要是让搬砖的每天去跑步,他会把你打出病来。

跑步的意义是锻炼身体,练筋骨;养生是靠练习吐纳气息,练气血。

中国传统功夫讲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跑步练筋骨,养生是养气血。

中医,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来源都是易经,中医对养生的主导思想就是练习浩然内气通经络,跑步达不到这种锻炼要求,所以老中医谈养生从不提跑步!

中医诞生的年代和西医,巫医诞生的年代都是2000-5000年前。西医正式被历史记载就是公元前460年也就是2500年以前。

无论中西医,诞生的年代就是生产物资匮乏的年代。生产生活物资匮乏的时候。人类面对的问题是吃不饱饭,没有医药。人活不到50岁基本就死了。

中国人1950年建国统计男性平均39岁就死亡了。女性41岁。西方也好不到哪儿去。1950年代男性也就是57-58岁,女性58-61岁。

1950年代2战以后,工业化突然带来生产力大飞跃。人类第一次面对东西吃不完。医药也远远超过需求。

好吧,中国5000年,西方也差不多。4900年都物资匮乏,这100年里60-70年突然物资丰富了。

人因为吃的足够了,饿死的少了。第一个是平均寿命第一次超过平均70岁。中国人平均寿命提高了30多岁,西方提高了20多岁到了70多岁。

中西医都没有面对人类一下平均多了30多岁的经验。西方人狂吃到了80年代第一批富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开始摸索出来,人类平均多出来这30年寿命,面对一个物资爆炸的社会。要少吃,多动,开始长跑。消耗掉多吃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认为不能刻舟求剑,用老标准衡量新生活。从前人们普遍在为温饱问题各种奔波,一天的运动量跟他的营养摄入量普遍不平衡,运动量大于摄入量,所以老中医们崇尚以静养生。现代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人,从小背负着各种课业成长,可生活条件好。普遍营养摄入量大于运动量,所以提倡工作学习之余多动动,只要控制住进出平衡,不要说跑步了,各种运动都是养生,我是这么理解的。

中医是国之瑰宝,中医的疗效,你觉得偏向于养,还是偏向于治呢?

老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养生大于天

中医再好,也不能天天吃药

做到这三点,医生不用请

第一、你要神气安详;

第二、气血要平和;

第三、形体上要劳逸结合。

这三点要做到了,医生可以不请,身体健康长寿。所谓人无欲则安,没有什么大的欲望,没什么一定要持之不舍的,那么身体就会非常气血通畅,这个精气神也足。

反之如果汲汲物欲,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或者搞融资,或者搞买卖,或者搞学问,或者是评奖,追求不舍。不断地追求,如飞蛾扑火一样,不止不息,怎么能够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中医相较于西医,不但学习理论复杂,更加重视行医经验。它是从根上治病,不像西医头疼治头,脚疼治脚慢,讲究调理,治疗效果较慢,但它的副作用相较于西医较低。中医讲究七分调理,三分医治,中医讲究养,只有你的身体阴阳平衡了,病自然就好了,还增加了你抵抗其他病的能力。

中医是以治病发展起来的,没有哪一种医学是靠养生发展起来的。没有病你知道养什么吗?先有病再有医,所以以治为主。中医不是万能的,中医不能未卜先知,只是症状不明显吧了。养仅仅是预防,不是完全防止。养是内因,还有外因,外因是无法阻挡的。人不可能胜天(天就是外因),你就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治病,治病才是根本。

传统中医偏重于养,《道德经》云:“其安易持,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孙思邈《千金要方》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养生,防患未然,既要痛定思痛,也要未痛思痛,焦头烂额的勇士故可讴歌,而曲突徒薪之计,更盛一筹的是未雨绸缪。最好的医生是教人不生病。当然,实践证明,治已病也是中医为祖国人口众多立下了不朽功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春季养生观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春季养生观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