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代中医养生形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清代中医养生形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是什么原因使清朝人口不到两百年就从几千万人增长到了四亿多人?

什么原因使清朝人口不到两百年就从几千万人增长到了四亿多人?

只要粮食够吃,以清朝的国土面积,很多人都存在误区,认为清朝在割地赔款方面最在行,几乎是冠绝历史了,但是清朝的国土面积在整个中国历史排第二,仅次于元朝的一千六百多万平方公里,达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即使大家津津乐道的唐朝,被周边国家称作***的时候,国土面积也不过才有一千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大,意味着只要条件合适,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民以食为天,只要粮食够吃,对生几个娃儿,那简直就是几天几夜的事情。

清代中医养生形成,清代中医养生形成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人口的增长离不开政治因素的推动,有时候政治因素的推动甚至说都要大过吃饭问题了,比如说刚建国的那阵,人就是最大的生存力,什么事情都是在军事轨道上,按打仗的办法进行,弄死了很多人。


加之自晚清以来的天下大乱,可以说普通百姓的死亡律师很高的,男子当兵的现象虽里边存在,但经历乱世晚清、乱世民国,其中夹杂着抗日战争,男丁却并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的极为惨烈的东欧国家那般短缺,反而因为国家鼓励生育,现在三千多万光棍找不老婆

至于说到清朝,最大的政治因素就在于税制方面的改革,把原来的人头税改成了土地税,也就是说原来是查人头算税,有几个人算几个人的税。关键是有几个人并不一定会有几份产出,因为土地兼并的存在,失去土地的人很多。

清代中医养生形成,清代中医养生形成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没有收入来源,反而要照常纳税,过关了平凡日子的老百姓算这笔账还是算得清的,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少生几个,免得拿冤枉钱,因为有土地的老百姓日子已经很难过了,更不要说还要多养几个累赘了。

当然,清朝人口的增长还与荒地的开垦和利用有关,比如说高产农作物马铃薯得传入,使得清朝国土范围内的高山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那些在平原地区活不下去的人可以找个僻静的地方安静的种地安静的生娃,这也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历史上人口长期保持在六七千万之下,比如秦朝时为2000万,两汉时期最高6000万左右,而到了几百年后的隋唐时期,中国人口巅峰也就5000多万人,还不如汉朝。而到了明朝,人口最多时在7000万~8000万之间。

清代中医养生形成,清代中医养生形成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清朝时期,总人口顺治八年约5500万,乾隆六年约1.4亿,咸丰三年约4亿,到了清末也差不多4亿人,人口呈现暴涨。

中国自古就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国,土地是广大平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每次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之后,就会产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导致王朝的更迭。所以中国的王朝一般不超过300年。

由于农业生产的局限,古代中国的田地可以供应的人口差不多在几千万的水平,再多了土地就超负荷了,所以中国的人口一直在几千万的水平内上下波动,不会出现人口的暴涨。

明朝以后,南美洲许多农作物传入中国,如玉米红薯、土豆、花生等,这些农作物可能适应山地种植,而且产量非常高,所以每亩田地可以供应更多的人口,这就为人口的暴涨提供了物质基础。

而清朝自统一之后,内地基本上一直处于和平的情况,尤其有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康雍乾盛世,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内部环境。所以中国总人口在清朝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迅速成为了超级人口大国!

总结一下,四大原因。

第一是疆域不断扩大,人口自然增多,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

第二是社会环境安定,有相对理想的生育前提。康熙年间,国内局势相对和平,雍正乾隆年间是一个大发展时期。医学水平和疾病防控也有了进步,城市经济繁荣,可以容纳一部分人口有良好的生活

第三是从人丁税走向地税,生孩子多少与赋役不再挂钩。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将土地税固定下来,老百姓也有有了生孩子的意愿。

第四是边疆和山区土地开垦,农业新品种的引入,如番薯,玉米,土豆,人口的增长有了必要条件。还有一个原因,明末的统计数据不准确,以里甲制度为基础,只是统计交税的丁口,而清代保甲制度建立,人口排查的数目华开始建立,更加精确。所以,几千万到四亿人口的跳跃前提,也需要再考虑。

康熙中后期,军事行动逐步减少,清廷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清朝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封建帝王都把人口繁盛看作治理有方的重要因素。
明末清初,除去不精确的统计,总人口应该有8000万。根据文献统计,

顺治十二年(1655年)全国人口为7000万,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达到1亿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人口达到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超过3亿。

1851年,清代人口达到4.36亿,无疑是一个惊天的数字。到了清末,人口已经接近5亿。

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外来农作物的引进推广,使得有充足的粮食可以养活更多的人。清朝的面积虽然很大,但是人口还是集中在内地十八省,边疆的人口数量并不多。内地十八省在明朝以前最高只有七八千万人,而明清之时突然爆炸式增长,主要原因是外来农作物的引进使粮食产量翻倍增长,其次是清朝相对稳定人口可以大量繁衍。

根据相关史料可知,明朝万历年间人口数量达1.***亿人,清初人口数量约有1亿人,到康熙年间恢复到了1.5亿人。之后清朝政治稳定,对外战争较少,从美洲引进的农作物在全国推广,人口每年都在增长,清朝人口的峰值出现在1851年,当时全国约有4.36亿人口。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陕甘回乱后,人口数量减少,约3.77亿人口。到清朝灭亡时,全国人口约4.5亿左右。

1492年,哥伦布重新发现美洲大陆,引发了欧洲人对这块所谓“新大陆”的注意!之后欧洲与明朝有了交流,大量美洲的农作物传入中国。根据统计数据可知,从美洲进入中国的农作物多达三十余种: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马豆、西洋苹果、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其中玉米、番薯、马铃薯号称三大神器,这三种农作物导致了清朝人口大量增加。

玉米在我们老家称之为包谷,一年一熟,有的地方还能一年两熟,产量很高,人畜都可以吃,还能用来酿酒!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微量元素、 纤维素等。番薯我们老家称之为红苕,产量也十分高,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通常我们用来喂猪儿,人吃得很少。红苕可以制成红苕干,是一种美味的零食。马铃薯我们老家称之为洋芋,产量也很高,人畜皆可食用,现在马铃薯做成的土豆丝被称为国菜,可见他的普及程度很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代中医养生形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代中医养生形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