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学中医养生入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自学中医养生入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想学习些中医知识,应该怎么学,较易入门,有对应书籍推荐的吗?
我是自学中医的,我刚开始看的是《中医基础》先了解了一下中医的几个学说,五行,脏腑等等,理解一些表里,寒热等等。然后我看了《中医诊断学》初步了解望闻问切的知识,后来针对诊断学我有看了《 脉诊学》。 后来我有看了《中药学》和《方剂学》以及《中药配伍》 ,我觉得这个学习顺序对我来讲还是蛮实用的,专业当然称不上,但是入门是已经入了。
如何学好中医养生学?
因为养生就是一个既想偷懒又想健康的伪概念。
中国人迷恋养生,食疗,什么天人合一的养生方法,养到最后平均寿命还没外国人高,食疗补出一堆心脑血管病患者。最关键身体素质还没有外国老人强。
还养生?忽悠懒又不读书的人罢了。
你会自学中医并且自己给自己看病吗?
自学十年,从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等电视节目,并且记录30集硬壳笔记,60多了,两老夫妻一年到头不去医院,也无"三高"等慢性基础病,不理解的人,说我们***,十年寒窗有谁知?
我是46岁开始自学中医的,我在中医院工作,但不是医生,我是学会计的,6年前我在医院开了小卖部,看铺也是很无聊的,就买了本《黄帝内经》,前半部分看懂了,后半部分都是针砭的,看得头大,知道自己知识不足,于是我从头开始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伤寒论》,《脉学》,《金匮要略》,《千金要方》等等,每本都看了两次以上,后来又看了许多医学***的医学全书,如王孟英,王肯堂,钱乙,李时珍,徐灵胎,张锡纯,李可,郑钦安,傅青主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伤风感冒一般都能搞定,疑难杂症也治不少,不过都是亲友,一家几十人现在都是中医中药治疗,因为自己没执业症,怕惹麻烦,不想帮别人看。
我现在是一名中医主治医师,但我学习中医的路大多是调理自己身体的一条路。
一、凉茶劫
刚到广州来来读书,由于水土不服,广州也太热了。初到广州,秋老虎当道,寝室没空调。我的咽喉长期反复肿痛。听本地的同学说,这是上火的表现,可以吃凉茶。凉茶铺买了瓶黑乎乎的凉茶,还记得名字叫癍痧。一口下去,几乎呕出来,特别苦,从小到大没怎么喝过中药,刚开始那几口真是难以下咽。这哪是茶啊?分明是中药。
喝了那个凉茶,那晚睡觉好多了,第二天咽喉痛好了。初来广东,奇怪啦,喝白水都上火
由于这样的体验,后来省事,直接去药店买那种可以冲服的凉茶,什么夏桑菊啦、溪黄草啦等。
后来发现一喝这些凉茶就胃胀,经常拉肚子,并且咽喉痛并不会再缓解。
喝上凉茶一段时间后,脾胃变得越来越差,本来就没什么胃口,现在吃一点东西胃胀胃痛。
直到我学了中医才知道凉茶清热伤了脾胃
二、慢性咽喉炎
来了广东喝水都上火,反反复复,咽喉肿痛是常态。看了很多西医教授,开的消炎药和清热解毒中成药,脾胃更伤了。
敝人就是从48岁才开始自学中医的。刚开始正好是从收音机里听到梁冬对话徐文兵的内经,每周六晚十一点半,整一年,一集没落。后来停播了,就在网上找,看梁冬对话,发现四圣心源,又在网上下载,一个半小时看完,心中豁然开朗。就试用书中药方,自已试或给亲朋用,每每有效。后学长沙药解,玉楸子药解。但只能治沉疴,感冒却不会治。当时自拟一方,通调五脏六腑,自服十剂,体质大变。以前被出租车司机看成六七十岁的我,现在已变回五十岁模样,自感身体机能恢复如三十岁左右。还是梁冬对话,偶见倪海厦先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用手机听倪先师的内经、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现在感冒不在话下,几块钱的事,还遇到过很多杂证,弄清楚病因就有办法下手。这些年也看了不少视频,包括郝老师的伤寒,受益匪浅。每每感概,中医是中华民族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藏,只待后人挖掘。古有云,父不知医谓不慈,子不知医谓不孝,信夫!中国人,从小受传统教育,有易经思维,学中医也只是个兴趣问题。相比外国人,吾等皆属***。只要中医书籍不灭失,总会有中国的后生学会,不会失传。敝人目前就是这种状态,一旦身体有些异样,就可以自已给自已治,也不以行医为生,但亲朋好友求医者,也会开方,让其自行抓药。毕竟医不扣门。谨以此与同道中人交流。
零八年看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这本书,受益匪浅,并开始自己用中医理论为自己调理。我收集了几个自己亲身经历治好的病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时候体质不太好,常年畏寒怕冷,流清涕。就算是成年了感冒也是常年难断根,偶染风寒就会发作。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个小偏方,既不***也不需要吃药。叫做取嚏法,就是人为地诱发打喷嚏。只需用平时常用的卫生纸撕下一小条用手搓成两个纸捻,要稍有点硬度,同时插入鼻孔,纸捻尖要贴着鼻内上壁轻微的抽动,如果你已感受风寒,这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打喷嚏。毫不夸张的说,我第一次用这个方法的时候,一连打了十多个,顿时觉得非常舒爽,通畅,感冒症状也减轻了大半。这个方法我用了大半年左右,彻底的治愈了我的感冒。现在我已很少感冒了,一年有个一两次也还是用这个方法屡试不爽。这其实只是中医的一个简单的排寒法,效果却是如此神奇。
另一个是痔疮,这个难言之隐估计大家也有很多相同的经历。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发作起来,那个火烧火撩的痛苦尴尬相信没人能忘的了。我患的是混合痔,已经差不多就要动手术割掉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在里面又找了一个小偏方。首先是控制上厕所的时间,别没事就去蹲,上大号的时间别超过二分钟。大号完后马上用卫生纸抵住***按摩五分钟,直到不再有不适感。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方法让我免受了挨一刀的痛苦。虽然有时候还是会因为喝酒或者吃过辣的东西偶尔发作一两次,但基本上是不需要手术了。
中国的传统医疗搏大精深,最高明的是治疗的思想理论。而现代医学更直观,讲求证据,可以说是各有所长。所以我们也没必要争个长短,凡是觉得好的就可以用来试试。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些。
我想自学中医,不是想从事这个行业,只是想调理自己和身边人的身体,应该看哪些书?
你有自学中医的愿望很好!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_a***_]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之瑰宝。弘扬、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不仅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全民参与"的义务。对此,我们必须对中医有客观的、正确的、辩证的认识。首先,中医是一种高级科学。中医与西医都是科学,西医注重单病单治,清楚明了;中医更注重"整体观",关注病的来源与根源。被称作"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潄溟就曾说过:西医是身体观,中医是生命观。其次,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知识体系,是其他科学知识无法替代的。再次,中医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学中医,学的就是天地万物,大道相通,也就是佛学中的开悟。中医人悟的就是生命真谛,一种宇宙格局。开悟了,才有了中医的思维。所以有人说:真养生,是养格局。因此,我们绝对不能看轻中医,更不能诋毁中医。至于自学中医,我个人认为要从对中医的认识开始,从中医的基础学起,然后再去接触中医的经典著作。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建议先读刘力红的《思考中医》,从而对中医有个正确的认识与整体的了解。然后,学习《中医学概论》,作为学习的入门。再深入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本草纲目》、《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一些中医经典著作,掌握中医中药的核心内涵。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对中医的经络、穴位等作些学习研究,掌握一些基本的***、推拿、针炙技能,这对于防病治病与养生是十分有益的。
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学四易口诀》,一套9本。在各科前面加上“四易口诀”,在网上就可以查、买了。如《中药学四易口诀》《方剂学四易口诀》《中医内科学四易口诀》等等。 此套书易学、易记、易考、易用,学习后对中医终身清清楚楚!不怕任何考试!临床特别好用!
点赞您重视养生的想法! 中医有三治:治未病、治已病和中医无绝症。您这才是治未病保健康的要求。学起来容易些。调理自己健康主要看各类中医书中辨舌诊病章节。爱护身边的人健康除了辨舌诊病外主要用《号脉识健康》,看各类中医书中切诊识病章节。不管哪一种调理,首先要掌握人的阴阳平衡、酸碱平衡。是药三分毒。最好的医生是用膳食理疗的医生。最后,祝您健康长寿。
难弄。中医养生基本就是要把中医学一遍。
基础上,你必须从《黄帝内经》开始读起,把《伤寒论》等几大医书摸透了,才能非常完整地了解中医五行,这个跟你学校里学习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东西,要换脑子。
然后,你最好拜一个师傅,因为察颜观色观脉象这种东西,书里都是字说不清的,只有师傅能指着人告诉你这个脸这个色这个脉搏代表什么。
当你有能力用以上知识全面分析自己和别人的身体以后,才能开始思考调理的方法。
调理的方法我能说的不多,毕竟我姐是中医而我不是。我现在能告诉你的只有简单的2个东西:
1不能非常机械地照搬,例如大便粘马桶就是湿,嘴里溃疡就是上火,中医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2剂量非常重要,中医养生,对每个不同的人,用材(无论食品药材)的配比都是不同的。是药三分毒,好的配伍可以中和毒性加强药力,算岔了不仅养不到而且可能反毒。这个你除了要认得清人,还需要算得清药。
就这些吧,漫漫长路,请坚持求索
中医无亚健康之名止知什么年龄段的阴阳量变之自然情态:婴幼年外阳內阴,阳少阴多,老暮年虽同阴多阳少但外阴内阳,这是自然阴阳消长所致,故幼、老在防寒时都比青壮年多穿保暖服,而调理及治病需以此为中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学中医养生入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学中医养生入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