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季养生穴位理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夏季养生穴位理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夏天***炙对身体哪几个部位有好处?
《黄帝内经》中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四时阴阳之气,做些必要的养生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
春夏养阳,在春夏季节,我们就应该多参加些户外活动,激发人体的阳气,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段,最近几年火爆的三伏贴就是利用这个时间段,利用特定的中药,***特定的穴位,顺春夏阳气生发之势,激发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起沉珂,祛顽疾”的效果。尤其是“虚寒证”,三伏贴还有楼主所提到的艾灸都是很好的治疗手段!
那重点灸哪些部位呢?既然是想激发人体的阳气,那阳经就是我们选择的重点了!督脉为诸阳之会,一身阳气之所主;太阳为巨阳,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治萎独取阳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三条经脉上的一些重要穴位就是我们艾灸的重点,比如督脉十三穴: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足阳明胃经的重点穴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等。
除此之外,部分阴经具有补益性作用的穴位也是重要的艾灸部位,比如:膻中、中脘、神阙、气海、关元、阴陵泉、血海、涌泉等等!
疼痛麻木类疾病,除了相关穴位,也可以痛点部位为施灸点,其实这也是中医所说的“阿是穴”!
艾灸也是有禁忌症的,《伤寒杂病论》中云:“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比如热病、阴虚、出血类疾病等就不适合***灸治疗,艾灸最好能够多喝点水补充液体,因为艾灸能激发阳气,也能耗伤阴液,见过做过督灸嗓子沙哑的说不出话来的,经中药调理好长时间才得以恢复,这就是伤阴的后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夏天***灸对身体全身性祛寒湿都有促进。特别是在这三伏天。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艾灸或艾叶泡脚,艾叶洗头。
建议:做之前最好是咨询一下专业中医,再做。否则比如:素来体虚、血虚、低血糖等患者不宜做,或者少做为宜。最好谨遵医嘱。
8月25日,就“出伏”了,如何养生,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今天,是三伏最后一天,明天就出伏了。
终于熬过了“炎热”的40天,将迎来比较凉爽的秋季。
不过,出伏后,夏秋交替,气温变化大,是养生的一个关键时期。
出伏后,早晚凉爽,午后燥热难耐。
此时,处于节气过渡阶段,冷热交替,易出现健康问题。
一冷一热,交替折腾,最受影响的就是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爆发。
因此,出伏后,要格外注意身体健康,做好防护,助力身体健康,少生病。
明日出伏,食一粥,吃二果,饮三水,做四防,身体健康,少生病
出伏后,多吃粥,好处多多。
一方面,粥,可健脾和胃,补虚损,为秋冬进补打基础。
处暑不断暑,今日才出伏。如何为秋冬养生保健康,那是有巧妙的。今天是七月七,又是今年出伏日。依数伏法,今年三伏有四十日,今日算是四十日满,算出伏脱伏了。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是四季特色,出伏是夏去秋临,热去凉来了,在夏秋交换之际,凉热无常,在作息饮食上都要注意。今年不但是伏包立秋,还是伏包处暑,所以处暑不尽暑,岀伏后还会有秋老虎,有秋燥秋热,会午热子凉,所以要适应这些特点来调节。
夏秋之交,要少辛多酸,多吃酸物,多食秋鲜,莲藕成熟,食藕能润肺止咳化痰。食肉食鸭肉为上,鸭肉开胃滋阴。饮饮菊花茶,秋菊盛开,菊花茶能润肺护肺。喝汤多饮雪梨银耳汤,能防秋热秋燥。多调理身体,适当运动,保护好血管,多作穴位按摩,按内关穴有大效。秋天要防热伤风,护好肺。更要作息有規律,不要熬夜,大饥大饱。要护好脾胃,秋来阳尽阴生,要适当滋阴补阳,晒晒背有好处。
人要健康长寿,就要懂养生,凡事适可中庸为上,不可不及与走极端。心态要好,凡事留余最为上。秋高气爽,运动宜早动晚静,灵活掌握,适可而止,升阳滋阴,养肺润肺,健脾开胃,不急于大补,也不要熬夜又受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季养生穴位理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季养生穴位理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