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养生历史发展历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养生历史发展历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医养生有多少年历史?
  2. 中医有5000年的发展历史,对于中医健康养生这一块,你是怎么理解的?

中医养生有多少年历史?

中医的历史有5000年了,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用“四诊”,治疗法砭石、***、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中医养生历史发展历程,中医养生历史发展历程简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中医养生历史发展历程,中医养生历史发展历程简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有5000年的发展历史,对于中医健康养生这一块,你是怎么理解的?

中药是用来治病的,是药三分毒,中药不是用来养生的。

当然,中医一向讲究养生,也探求长生之道。但中医的养生,不仅注重养身,尤其是把养心、养德视为养生的根基所在。

在历代养生家中,最重视的是修身以养生。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反复阐述养德与长寿的关系。认为只要“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如果德行不好,“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中医养生历史发展历程,中医养生历史发展历程简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善于养生的人,他必定过着充实的精神生活。罗素说:“一个老年人如果能有广泛的兴趣,学会关心别人,使自己的生活汇入到世界的生活中去,他就会像一滴水归入大海,慢慢地记忆了自己的存在,最终,也不会有对死亡的恐惧。”

心中持善心,就消除了那些生活强加给自己的纷扰情绪。一个人活着,并且要想美好的活着,他就要设法保持心的宁静,因为心静,精气会驯服而归依于人体中;精气聚则神明,神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古人认为神是主宰一切智能活动的,它是人体的意识中心,个体人以神与外在事物相抗衡。唯有神明畅,人才能稳定自己。一个人的心术不正,老算计别人,这种不正当的心事立即被人体的感应神经系统传递给人体的生理各机能,并强迫它们去处理这方面的信息。但是,人体自身也产生一种反抗的信息迅速传递给人的理性思维,如此一来,人体的内部发生了剧烈的矛盾冲突。因此,一个人心术不正,他的心里充满复杂情绪,使心神不能静而内守,就会耗气损精,身体各机能也因而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到头来,他便病魔缠身了。

心中持善心,则使心气冲和,而精神抱元守一。这样,人的形体就会固密,外邪也无法入侵了。汉代董仲舒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而美其身。”

认同中医养生的都是年龄大的人,为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年龄大的人,经历的困难多了,身体的病痛多久,久病成医了。从小到大一直认为西医科学的,能治百病。真正年龄大了,跟西医打交道多了,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啊!西医只能治已病,并且一定是实症,治疗手段就是一除了之,最终大家是钱花了,身体垮了,生活的意义没有了。西医只讲生存期,但是满是病痛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不能在病症出现之前控制和预防呢?认同中医的人都是这样,西医走投无路的时候,才重新去认识中医的。才真正体会到中医的伟大和神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养生历史发展历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养生历史发展历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