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养生基石的是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养生基石的是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老子《道德经》里面关于养生的理论是什么呢?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当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等诸如这般美好的事物都来满足你个人欲望的时候,事实上存蓄在你脑组织当中的生命能量同时也会因个人欲望的释放而被消费掉。
所以说圣人治理天下就是要大家只取生活所必须的,不要被外物所诱惑。也只有这样做了,那你个人才会因生命能量的得以保全而达到一种精满神全的状态,以此实现健康长寿之目标。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原文)。抱着一个朴素的心态,摒弃私心减少欲望,丢掉学问来保持无忧无虑的一种生活状态,这就是《道德经》里面关于养生的部分理论了。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关于养生的理论很多,可简要归纳出如下几条:
1.道法自然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主张人的生命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养生要顺应天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四时养生,顺天守势,天人合一。
2.淡泊宁静
“致虚极,守静笃”,“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见素抱朴”。老子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面对世事的纷争,能够致虚守静,就可把握根本。他极力倡导“无欲”、“无求”、“无知”、“无为”的思想。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即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勉强作为。其意是指要淡泊无为,无忧无虑,返璞归真,处于自然状态,保其精神,全其性命。
3.以柔为贵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守柔曰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种“贵柔”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中国传统的健身术也是以柔见长,如太极拳、气功、导引保健功等。
4.节制有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大千世界充满诱惑,而圣人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选择性地取舍。以此告诫后人戒掉贪婪之心,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
道德经是老子写给关令尹喜的,尹喜喜欢道家修炼之术,所以道德经是一部道家修炼之书,治国与治身同理,所以你看道德经有不少章是讲治国,在讲治国时隐藏着治身法诀,有些章讲治身,在讲治身时,隐藏着治国方略。
《道德经》中能被做为养生之处很多,养生不仅仅是现代所谓的“***”们告诉你怎么搭配事物,怎么运动等。看看那些过百岁的老道士,一生清贫,馒头咸菜度日,再看看那些90岁以上的抗战老兵爷爷们,他们平时有“养生”的概念吗?相反很多注重养生的却搞出一身病早早的走了。每个人体质不同,生存环境不同,同样的方法不会适用于所有人的。
《道德经》中养生的核心在很多章节中都有可用之处,比如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这一段,返本归元,复归自然则是最佳状态。
再比如:第十章中,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专注守一,不妄思,如同婴儿般呼吸绵长轻柔,都是有利养生的内容。
养生的方法有两部分,一内一外,心态的重要程度,要大于那种精致特殊的外在手段,《道德经》重点在于指向大道真理,生命转变是由内而外,心态上不提升,怎么养生都没用。
老子《道德经》是道家修道的最为重要的典籍。 其中包罗万象,自然有养生的理论及方法。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一:顺天而行
道是运行规律。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道。人亦如此。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何谓天?天然,天真,本来具有,本来面目,天即是道。顺天既是顺道,顺应事物本来所具有的一切,顺其自然。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做事如此,养生亦如此。
如何顺天?效法婴儿。
二:效法婴儿
婴儿无奢欲。婴儿之喜怒全凭本性,不杂半点后天行为。饿吃困眠,哭笑随心,无有一丝勉强。时日推移,年岁渐长,会察言观色,能谎话连篇,迷于外物,耽于享乐,当吃不吃,当睡不睡,当醒不醒,暴饮暴食,大喜大怒,违逆人之本心,远离人之本性。 如此,焉能不病?焉能长寿?
养生至简至易。心思简单,精神内敛,该吃则吃,该睡则睡,该醒则醒,喜怒有节,食饮有度,动静有时。如此恰如婴儿。
三:去除奢欲
五色迷目;五音乱耳;五味祸脏;四处游玩,令人心难定,人心难定则狂,任情恣意、不受拘束;贵重货物,使人生欲望,欲望一生,行为难测,得则大喜,不得则生邪念,邪念一起,心神不宁,必堕深渊。然此恰为今人所喜,却不知乃伐命巨斧、伤性利剑,害身根源。若不节制,必然病生而寿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养生基石的是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养生基石的是哪些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