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四季养生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医话四季养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过去中医所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自然变化有何联系?

过去中医所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自然变化有何联系?

世间万物只要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年四季生长发育都有他共同的特点,植物是这样动物也是一样,都有他相通的东西,中医所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人体生命一年四季的变化特点,也是人体养生的指导思想,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吃羊肉进补,这看似矛盾的东西一样有他共性的东西,讲的就是内藏与外发的东西,及体内冷热变化,中医理论是华夏民族千年经验归结出来的,经过长期的摸索纠错得出的文化结晶,就如汉字一样有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万物都是千变万化的,也是辩证的,当人在生病的时候该吃什么就得吃,这时候姜就是温里散寒的良药,如果再遵循冬季特别是晚上吃姜无异于吃砒霜这些教条思想,无异于自寻死路,所以人不能墨守成规、顽固不化而教条主义!好,不多说了,有不对的地方望指正!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太极生成阴阳二气以成天地,阳气(清气)上升为天,阴气(浊气)下降为地,阴阳二气相交则生成元气以应春、夏、秋、冬。自然界中,春天万物初生,夏季万物成长,秋天万物收成,冬季万物闭藏。万物生长靠太阳,所有的生物需要太阳光的温洵以弥补阳气。

中医话四季养生,中医话四季养生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的精髓就是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的元气,“人争一口气”这句话充分的揭示了这一真理。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所以人自身潜藏的阳气受季节的感召而生发回归自然,为避免阳气生发太过,所以有“春捂”之说,意思是春天减衣服不要减得太快;夏天<span>阳光明媚天气较为炎热,所以应多进行户外运动,春天与夏天都是阳气充分的季节,因此利于人们春夏养阳;秋天阳气开始回归人体,为方便阳气的逐渐回归所以加衣服时应根据季节的变化逐渐增加,不要一下增加得太早(秋冻);冬天则阳气完全回归人体潜藏下来,此时天地寒冷阴气居于主导地位,所以“秋冬养阴”。自此,人体如同自然一样完成了一年春、夏、秋、冬的自然循环。

人身凛阴阳之气而生,经过少年(春生)、青年(夏长)、中年(秋收)、老年(冬藏)四季,最后将元气回归于自然,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实为至理名言。

中医话四季养生,中医话四季养生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生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所有的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器官生命活动。(黄帝内经)的各种论述都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这当然也包括自然变化与(养神)之间的联系。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对于养生会所具体描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物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爰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中医话四季养生,中医话四季养生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根据上面这段话,我们能够大概了解到,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神要点是不一样的,春天是养(生)之道,夏天是养(长)之道,秋天是养(收)之道,冬天是养(藏)之道。具体来说,一年四季应该如何春长,夏长,秋收,冬藏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话四季养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话四季养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