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养生从古至今的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养生从古至今的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医养生有多少年历史?
  2. 中医近百年来有什么发展?

中医养生有多少年历史?

中医的历史有5000年了,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用“四诊”,治疗法砭石、***、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中医养生从古至今的变化,中医养生从古至今的变化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中医养生从古至今的变化,中医养生从古至今的变化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近百年来有什么发展?

中医百年来一直在倒退,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也是文化的悲哀。

第一,近代西医进入中华大地后,中医曾经被贬低为巫术。西医的优点治表,速度快这是它的优点。人们治病心切所以推崇西医。

第二,百年来农业发展的速度也推崇产量。中药种植这块做了很多违背自然的东西,致使中药失去了它应有的药效。所以,一些老中医开的房子并没问题,而是中药不是原来自然生产的中药了。

中医养生从古至今的变化,中医养生从古至今的变化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近代以来推崇西医,学校里即使是中医学院也都是西医的知识,懂中医的越来越少。更何况能有几所中医学院。

所以,近代中医别说发展了,几乎是在慢慢的消亡。也请国家予以重视,也希望中医能够传承下去。

都说中医在倒退,未必,最少中医有三项取得长足发展。

一、临床医学越分越细。如不再是汉代以来,将病简单划分为“伤寒”、杂病两个方面,按照研究对象不同,将其划分为基本的“内科”,外科或伤科两个部分;身体部位不同,划分为眼科、鼻科、耳科、喉科等。

二、中医文献得以整理,理论得以焕发新生。仅在晚清至民国时期,各路医家研究发表的《内经.灵枢》就有50多种,随着考据学的兴起,学者们将《内经》中难懂的字、句、文、纷纷罗列出来,再通过考据、训诂、加以解释。方便医家学习。其次关于《伤寒论》、温病学的研究著作不断推陈出新,中医理论日趋完善。

三、药物学和方剂学成就显著。清代医家顾观光,通过对《本草大观》、《本草纲目》和《太平御览》等书仔细考订,终于在1844年完成《神农本草经》。另外,医家不再满足之前对中药的分类方式,而是将中药细分为温补、平补、补火、滋水、散寒等,另外把药物细分为:归经、主治功效、禁忌等方式。

不少单、秘、验方得以整理和汇编,由此诞生的方剂学理论也得以飞速发展。如江苏武进费伯雄,编写的《医方集解》,选取古方350余方,对古今名家医方一一解析评论。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他们为中医学校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在1915年-1917年,丁甘仁谢利恒等创立了首个现代化中医学校——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随后1918年,包识生等创立神州医药专门学校;1924年卢乃潼在广州建立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等,随后湖北江西广西等中南部省份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中医学校。为解放后大规模培育中医人才,提供了经验和人才储备。

中药的针剂化,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诊断的参照、中医辩症同时辩病相结合、中药方的传统方剂加验方验药),中药的颗粒化(中成药),中医的远程诊治...这是个大纲的总概。

确切地说,中医在90年代基本被封杀已尽了,被冠上了坑蒙拐骗封建迷信思想,那时候经常有中医医死人的现象发生,后面的就好像封杀了,这是一刀切管理,有好多中医高手就在民间,因没有行医许可证就此埋没人才,几十年过去了,老一辈的老中医撒手人寰,驾鹤西去,新一辈的后生又没有传承老一辈中医医术,中医就此没落……


形式上有一些进步,不是很大。现如今我们的所有大型国有医院都有中医科,单独的中医医院以个体医院为主,看病的方式除了号脉以外其他的与西医基本一样了,就是病号拿药,一些常见病也都是提前熬制好的汤剂和丸子,不用一大包拿回家自己熬,真的比以前方便多了。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我们国家的中医正是我们文化传承的一个最好的体现。然而事情都是有两方面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的民族性格是喜新厌旧。无论你是世界哪个角落里的新鲜事只要到了我们国家并且我们还满喜欢的,都能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加以改变而为我所用。并且这些改变还都是满满的中国风。比如我们国人最重视的婚丧嫁娶,我们适时的引进了许多的西方元素在搭配上我们的中国元素变得非常的和谐圆满。

但是这一切到了中医就不好使,一个带着听诊器的中医大夫让病号觉得像那么回事,感觉心里踏实的还是要号号脉才像个中医,一个年以耄耋的老中医简直就像明星一样受到病号的追捧,那些个年纪轻轻的中医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一些旧有的东西经过人们反复观察,认真研究总能找到其中的瑕疵,总结出新的东西。而这个观点在中医不好使,在中医的世界里越是久远的东西,越是得到追捧,越是偏方越能让人相信。本草纲目里的方子不如伤寒杂病论里的好用。形成一个怪圈。

这样的病人群体对中医的创新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实事求是的说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不能怪病人,这和我们的媒体创造的舆论氛围有很大的关系。理性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允许存疑。敢于怀疑古人,才是中医能够健康发展下去的最好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养生从古至今的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养生从古至今的变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