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说推拿按摩是养生之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说推拿按摩是养生之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未来的养生行业该往什么方向发展?你认为是偏向保健还是偏向医疗?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探索身体健康奥秘的过程中,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一条路,看似很宽广,但是没有结果,你会去走么?
在你去治疗疾病之前,先搞清楚,你要的是什么。你是要恢复健康,还是治疗疾病。然后再对照医生给你的方案,这个方案是恢复你的健康的,还是仅仅解决现有痛苦的,你到底要哪个?
打个比方,一天,你肚子有点痛,不知道原因,就去医院了。医生一检查,说你有胆结石,而且还比较严重,建议切除胆囊,以后就不会有胆结石了,也就不疼了,这是治疗方案。
那你要想清楚,当时你去医院是干什么的,如果是想让医生帮你解除痛苦,那这个方案确实是做到了,但是如果你要的是健康,这个方案还是你要的么?毕竟一个胆都没有了。
如果医生和病人去的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听谁的呢?
未来养生,当以重视保护健康为基础,修复健康为柱石,消除疾病为尖端,设立联合共享模式。
当前,以治病为根本的健康管理体系,最终成为发现疾病的病态之旅,最终成为逐利者的乐园,而真正关心健康生活的目标被遗忘。
生而为人,没有谁能够活着退场,止此一生,为何要为了抵抗疾病而奋斗呢?
倘若计算人生百年,当以保护健康的人生为重心,以疾病为警示,注重保护健康,减少疾病的产生,这是一个以健康为前提的百年人生!
中国滴中医讲叫治未病。就是保健和养生。我个人认为。医疗也好,保健也罢。最后都是养生就是养命。不关你作何事,都是养身之道。医疗,太极,食疗,保健,养生馆,瑜伽,等等一系列的运动,都是养命。只是现在的人们,有得走极端化。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运动养生。有一句话,提醒一下,何事都要接地气。
现代人总想把养生保健和医疗治病之间划清界限,其实根本就不能划清,就像我们的太极图似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她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助的有机的融为一体,更何况我们中药方子绝大多数用的都是“药食同源”的药,很多药其实都是我们平时的食物,比如,常用生姜,大枣,枸杞子等等!
早在近3000年前我们的《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翻译过来就是: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其实,这里所说的“治未病”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也就是防患于未然,自己有了不舒服的症状就要找中医调治,因为,这时只有不舒服的症状,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能知道萌芽状态的疾病,而医院那些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仪器的检查结果是:未见异常。
因为这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刚刚走到悬崖边上的人,或者说是一个在桌子边上的杯子,马上就要掉下去了,这时用一些食疗方子就可以了!
二是既病防变,这时医院的仪器,化验已经说得了什么什么病,疾病从功能性发展到了器质性的病变,这时候我们应该防止疾病传变,按照中医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进行防治,即治疗+养生保健,比如,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云:“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也就是说得了肝脏疾病(肝炎,脂肪肝等),在治疗肝病的同时必须保养脾胃,这就是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三是既病防渐,也就是已经得了病,治疗的同时防止疾病加重,同样也是治疗+养生保健!
所以说,养生保健和医疗治病在中医近3000年来从没有分开过,现代人非的要分开,结果呢?比如,大家都知道治疗癌症,放疗化疗时,癌细胞是好像减少了,结果头发没了,白细胞很低了。你知道吗?这下可是伤了你的先天之本~肝肾了,先天的物质伤了,后天是没法补回来的,可怜不?当然也伤了后天之本~脾胃,可恨不?
21世纪是紫气东来的时代,是中国人的时代,所以,我们要返璞归真,多学多看中医中药,国学经典,尤其是要教育我们的后代,那么,我们的身体,事业,学业,家庭方方面面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我是于蕾中医大夫,每天分享易学易懂实用的中医祛病养生知识,大家可以点关注了解更多!
未来的养生是偏向保健还是医疗?
这是一个健康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是为了健康,但是保健与医疗的结果大不一样;保健两个字是说明,保持着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不生病、少生病(主动);而医疗呢?是保健不到位而生病了才去医疗(被动);但是大家应清楚,医疗不能等同于养生保健,也不等同于健康。
因为养生保健是想法设法,满足身体健康的各种需要;这里出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能否知晓身体健康的全部所需,达到“雪中送炭”而决不是“锦上添花”。
而当今身体健康极需的是,疏通堵塞达到通畅,方谓“雪中送炭”;反观现在是如何养生保健的呢?
(可在西瓜视频上搜索《周体通畅源》直播间,每日下午18—19点,专讲如何养生保健之理及保健方法的示范动作)
谢谢阅读、点赞、转发、评论![点关注更多帮助]
药王孙思邈有哪些主要的养生之道?
药王孙思邈养生之道十三个常要即:一发要常梳。二目要常运。三齿要常叩。四舌要常转。五耳要常鼓。六面要常洗。七头要常摇。八腰要常摆。九腹要常揉。十肛要常提。十一膝要常扭。十二步要常散。十三脚要常搓。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家。由于养生得法,健康地活了102岁,撰写《千金要方》叁十卷,《千金翼方》叁十卷,其养生之法主要也体现在这两部书籍中,其养生之道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他的养生之道,医学理论都是佛门医学和养生之道的体现。
孙思邈认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首先养性,养性就是调养自己的精神心性,使之常处于宁静祥和的境界。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与除掉十二多(“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神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孙思邈并不是单打一只讲养性,而是以养性为基础,再配以其它养生方法来养生。《要方》第三至第八节就介绍了养性以外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是居处、***、调气、服食、杂忌、房中六项。这六项养生方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居处就是生活要有规律;***就是经常对四肢进行***;调气就是进行呼吸吐纳的修炼;服食就是[_a***_]适当的营养滋补及药物治疗;房中讲性生活要有节制;杂忌讲一些生活中的禁忌。
后人根据其在这两部书中所阐述的一些养生方法,总结出了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即1、发常梳 2、目常运 3、齿常叩 4、漱玉津 5、耳常鼓6、面常洗 7、头常摇 8、腰常摆 9、腹常揉 10、摄谷道(即提肛)11、膝常扭 12、常散步 13、脚常搓。具体这13法的做法大家可以百度。
“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要方》,相传百余岁时仍耳不花眼不聋。他的养生方法至今值得借鉴,他是如何养生的呢?戳图学习!现在的自律和坚持,就是你健康常驻的资本。转给家人!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最好的惜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管理好情绪。最好的养生不是汤,也是管理好情绪。“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大概可以概括为:不做官;会***;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三点总结为一点就是能够很好的帮助自己,管理好情绪。
会养生的人都是不做官的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向往的生活是,“无案牍之劳形。”
做官的人劳心劳肺,而且不容易管理好情绪,怎么可能颐养天年呢?
就像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50来岁就被累死了。
就像项羽周瑜做官,在权力的争斗中管理不好情绪,最后自刎的自刎,气死的气死。
总是要胜天半子的人,都会被气死的。
而孙思邈是可以做官,但是人家就是不做官。在周宣帝时因王室的斗争,孙思邈在太白山隐居。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的时候,想要请孙思邈做国子博士,他就以生病为借口没有去赴任。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接孙思邈去长安,想让他做官,他坚决推辞,也没有接受。唐高宗再让他做官,任命他为柬议大夫,他还是没有接受。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倡导养生小窍门,如:发常梳,齿常叩,津常咽,腰常摆,肛常嘬……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说推拿***是养生之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说推拿***是养生之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