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养生行业五行属啥行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医养生行业五行属啥行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自学中医养生,你能说出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的道理吗?
五行是能量的五个类型,人体五脏就是处理能量的五个功能区,互相扶持,互相牵制,达到平衡运行。而且会根据时辰,轮换当值,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理论体系很大,简单几句话很难描述完整。
中医说肝属木、心属火、肾属水,五脏为何要用五行来定义?
谢“庸医治百病”网友邀请,您关于中医的邀请函发了无数个了,本人不是中医医生,所以无法回答。不过,此问牵涉到阴阳五行,就说几句吧。
阴阳五行见于《黄帝内经》,而《黄帝内经》本身就荒诞不经。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已经生病了,不治。治没生病的病,没生病的病是什么病?脑子有病?可脑子真生病了,不治。
阴阳五行,起初用于朝代更替,五行五德,先是五行相克,秦始皇以秦为水德,周为火德,秦水克周火,天命如此。汉朝立,刘邦至孝武,不承认秦承五行之运,以汉为水德。孝武帝之后,改五行相生,周火生汉土。朝代更替,五行相克还是五行相生,任意解说。
《黄帝内经》根本就不是医学,而是玄学。
五行通五脏六腑,并非偶然。五行与人类生产生活那是密不可分的,相生相克是自然界自然规律。阴阳调和,互利互补,而滋润生命的轨迹。"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金木水火土,"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征;"木"具有生发、条理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征;"火"具有火热、向上的特征;"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征。
五行相生相克,生克在《元理赋》有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栋梁″。反生为克:"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水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泄多为克:"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阴阳五行是个抽象的哲学名词,要说明它在科学领域里的作用与人体的关系,离不开天干、地支。这些属性又是人体信息的病理和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整体理念。在《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在《素问泽释》中"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更贵更贱,以知生死,以决成败,而立五脏之气,甚间之时,生死之期"。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阴阳对立体,中医学上,早就根据阴阳五行天干地支通人体五脏六腑。"金"通肺、大肠;"木"道肝、胆;"水"通肾、膀胱;"火"通心、小肠;"土"通脾、胃。在《气交变大论》中:"岁木太过,湿流行,脾土受邪;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岁土太过,湿流行,肾水受邪;岁金太过,燥流行,肝木受邪;岁水太过,寒流行,邪害么心火"。人体脏腑的阴阳五行属性,也是根据季节变化而有所区别。"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躁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大到宇宙,小到一粒砂子,一砂一世界,五行都存在,木是能量发生,运动的表现,火是物质能量的表现,水是物质的能量,土是物质能量的其础,金是物质能量的规律,制度。所以,春气上升为木,木在变动生火,火气化木而为士,土沉气下降而生金,秋气在降而生水,水为能量,上而养木成火。下而降金生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遇热上,遇冷降,不冷不热在海洋,下流而为服务万物,平而流缓,激流失退,变化无常,始有三态。
中医不知道内脏器官的功能,把算卦用的巫术术语强行安排成五个器官的功能。这跟几千年前的政治环境有关。当时祭司帝王说话一言九鼎,其判断事物的根据就用阴阳五行和天象运行做根据,以证明执掌话语权的人的伟大。他们装神弄鬼掐指一算,无论怎么解释都能证明自己说的正确,否则怎么能说服臣子和百姓?尤其是需要战争时,决策就得有根据,所以需要一种无论怎么说都看似有道理的理论。五行说就符合祭司和帝王们的需要。
古代医生不懂人的生理,器官的功能,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能得病,找不到真正的病因。所以那阴阳五行这种似是而非又能自圆其说的诡辩就成了中医们的法宝。
可以想象当时给帝王们看病时的情景,如果不能自圆其说,轻者废黜,重者杀头,哪个医生不得学会巧舌如簧以逃脱责任和灭顶之灾。
方便标记五脏之间的联系,关联,相互作用,便于理解和识记。类似于现在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汉字对应字母(或拉丁文)。
好多人没有站在几千年老祖宗当时的情景去考虑,一味的按现在的思维去思考,陷入自己无知去否定过往,而不是为往圣继绝学,传承,发展。
中医阴阳五行文化流传了几千年,对医学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阴阳五行来自玄学,“在天为玄”,玄学就是天文学,我们现在用到的“时”“日”“月”“年”“春夏秋冬”“节气”等时间概念,还有“东西南北中上下”等空间概念都来自玄学。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就包含时间空间概念。中医认为天体的运行直接影响人体,比如现在很多人都穿上秋裤,是因为:太阳远离北半球→冬→寒→秋裤。由此可看出阴阳五行是最早的天文学科学知识,指导人们穿上秋裤后就变身成文化。
众所周知,任何生物都需要适合的温度和湿度。中医理论中五行气化成“寒暑燥湿风”就是对温度和湿度的综合表达。如果一门医学不考虑时间空间对人体的影响,也没有温度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就别指望这门医学能治病,治不了病就只能摘除病灶。
综上所述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至今仍是医学理论的巅峰。
说实话中医是个经验积累,望闻问切,在那个科学没有发达的过去,算是尽力了,五行阴阳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帮助中医还是谈不上,现在中医普遍借助了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哪有翻易经的,哪有查阴阳的?
要说一点帮助没有那也不现实,但实事求是的说,中医对医学的贡献很有限,很微弱。
从中医这种诊病方式来看就是很无奈的,它是被迫的“整体观”,被迫的“整体辩症论治”。因为什么?因为中医看不到人体内的病变,包括细菌***变和器质***变,所以他不得不靠外在的症状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这就很恐怖了!相当于医生没有搭理病人体内真正危害人体的病灶,所以古代纯中医时代重病人绝大部分都不明不白的驾鹤西游了。儿童更惨,他无法说清自己怎么难受,所以古代婴幼儿夭折率极高。以至于整个古代平均寿命三十不到。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帝王之家,生活条件最好,待遇最佳,中医最顶级团队伺候,但仍然是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岁,皇子皇女大量夭折了。
古代瘟疫更是如此,惨不忍睹,十室九空的惨剧时有发生,就是在今天,***肺炎横行之时,大家想想如果没有西医核酸检测确诊,那会是什么景况?那就不知道隔离谁,随便接触随便传染,以***的传播速度,势必会马上席卷全国,上亿的病人还怎么治?后果将不堪设想。那和中国古代最严重的使人口减少四分之三的东汉末年大瘟疫又有什么区别呢?
综合来看,无论是古代直到解放前都有的小儿四六风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都有的的小儿麻痹症,还有天花、霍乱、鼠疫、疟疾、肺结核、麻风病、梅毒、肺炎,等等,没有哪一项是中医攻克的,现代社会有人说中医能治糖尿病、尿毒症、冠心病,甚至白血病,但是我们想一想,中医是传承于古代传统医学,而传统医学里根本没有血压、血糖和肌酐、红白细胞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中医概念里就没有这些病,但却有中医人声称他能治,这可能吗?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对医学的贡献体现在哪里呢?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很有限。
中医确实可以作为文化来理解和宣传。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的“肝胆相照”等成语已经成为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我们现代人更应该很好的利用起来为苍生谋福祉,在没有明确到底中医经络到底存不存在时,只要有效就可以先把争论放起来,由有兴趣的专家慢慢研究。我觉得这是对中医文化最积极的态度。
首先对中医理论的认可。在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中医一直是官方和民间主要的医疗手段。很多人还在纠结于古人的寿命、新生儿的存活率,进而对中医理论是否有效而存疑。但是有一点大家一定要认可,在中国中医和西医都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比如区别于常人的儿童、妇女、老年人、急诊,历届中医大家都在不断的完善,比如钱已就是中医的儿科宗师。中医也曾经有过和近代科学相似的经历,曾经有过走向被灭亡和扼杀的边沿。但是中医的整体观目前来看还是有其先进性的一面。
阴阳五行理论也是对中医的争论焦点,谈中医也没必要回避。虽然还没有完整的科学实验证据来证明,但是作为一种重视整体的理论,不妨就用哲学的视角考证此理论。中医理论正是把人体看成矛盾的统一体,互相制衡的统一体,阴阳五行只是一个名字或符号而已。有些人包括一些西医专家说中医必题看不见摸不到的阴阳五行,其实这正好体现了现代人价值体系和世界观的缺陷。任何一个体系在完善过程中都要有确定概念的过程,只不过中医的这些概念名词可意会不好说清楚而已,它和哲学的名词概念有类似的特征,形而上的。而且古文特别精炼阴阳五行四个字用现代语言也许需要长篇大论洋洋万言才能说清楚。阴阳气血可以理解为能量和物质,五行可以理解为五种互相制衡的单位,有生有克而成为一个整体。
再就是对中药的认识,现在普遍的认识中药有毒性。其实在神农本草经里已经把中药划分为上品、中品、下品,其中下品属于毒性大一类的。对药我们要有一个正确认识,长期服用轻者影响人体的平衡,重者对器官会有伤害。所以即使是营养品也不要长期服用。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大家还是以辩证的观点看待中医为好。
阴阳五行,是古代人对自然的认知。
古人没有望远镜,天上的太阳与月亮一样大小。昼夜交替,阴阳平衡。是典型的地心论学说。
金.木.水.火.土,天.地.神.人.鬼。五行。是古人对世界物质的分类,是最早的元素周期表。充满着封建迷信思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养生行业五行属啥行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养生行业五行属啥行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