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养生学夏季养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医养生学夏季养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中医上讲,冬病夏治,你觉得夏天应怎么样养生?
- 老人说夏季不能吃冰,冬天反而可以,这是什么中医原理?
- 夏季暑热,整天一点胃口都没有,凉的也不敢喝!中医该如何调理?
- 中医讲求未病先防,那么对于越来越闷热的夏天来说,吃什么有利于大众健康呢?
- 有老中医说:“夏天就要多出汗,出通了最好。”谁知道这是怎么个说法?
中医上讲,冬病夏治,你觉得夏天应怎么样养生?
夏天的话尽量少开空调,不喝冷饮,少吃凉菜,洗完澡尽快擦干,以防进湿气,有钱的话可以多做做按摩,排毒去湿,因为夏天是一个泻的季节,冬天是进补的季节,储存了一冬天的垃圾毒素肯定要在夏天给排出来!代谢出体外,防止积攒,小小的亚健康小毛病不在意,日后必成大病!
人常说,有病要抓紧治,一时也不要耽搁。冬天有病,那能等到夏天再治,等半年以后再治?要知道,有病不及时治疗,病就会发展,转移,扩散,病就会加重,小病很可能发展成大病。冬病夏治,纯粹是误导,纯粹是庸医的说法。中医理论,中草药,汤头方剂,根本不存在冬天不能用,夏天才能用,冬天不能治,夏天才能治之理论、之说。
老人说夏季不能吃冰,冬天反而可以,这是什么中医原理?
我们经常听过一句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中医理论认为夏天人体外热内冷,冬天人体外冷内热。所以在夏天要用姜来驱寒,冬天用萝卜或者冰来散热。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想要了解更多中医养生知识,欢迎关注我哦。
因为 夏季天气炎热,比如正在出汗的时候,其实是人身体散热的一种方式,这个时候身体血液加快流动,毛孔扩张排出汗液,如果这个时候突然吃很冷的东西或者吹很冷的空调,会造成正在散热扩张的毛孔闭合,使身体内的热量和毒素排不出来,就会造成热感冒。这样对身体的危害很大。
夏季暑热,整天一点胃口都没有,凉的也不敢喝!中医该如何调理?
问题表述的不是很清楚,难以判断,没有胃口,既有可能是纳呆,也有可能是脾虚不化,同时,凉的不敢喝,也不清楚是喝了不舒服,还只是因为知道凉饮对身体不好,刻意不喝,中医是需要辩证的,证没表述清楚,没法治疗或调理。
夏天由于气温较高,人很容易会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昏昏欲睡等症状。中医认为,长夏主脾土,湿热是当令之时。由于天气炎热,许多人在此时喜欢吃冷饮,因而过食生冷,伤及脾阳。脾阳受损,运化失司,而致痰湿内生,痰湿停滞,造成脾胃不和。对于这种情况,艾灸是个很好的调理方法。
艾灸的方法:
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分钟;或者***用隔姜灸的方法,艾灸时在穴位上放置一厚约1.5~2毫米厚的生姜片,选用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灸,每次3壮。艾灸温度以温热不痛为宜,以皮肤产生红晕为度。每日1次,艾灸1周。
艾灸的穴位:
1.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的作用。
2.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是小肠的”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交汇处。艾灸关元穴能调理虚劳无力、中气下泄等病症。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4.神阙穴:神阙穴也就是我们的肚脐眼。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的作用。
虽然艾灸具有一定缓解食欲不振的功效,但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才是根本。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佳,少吃冷饮和辛辣的食物,也可以吃些补脾的食物,如山药、莲子、莲藕等。同时也要多喝水,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1胃寒、脾虚
2中药:附子理中丸等
3针灸;中脘、下脘、足三里、太白、公孙、太溪、太冲等
4拔罐;中脘、下脘、足三里、肾俞、肝俞、脾俞、胃俞等;
5艾灸:中脘、下脘、足三里、太白、公孙、太溪、太冲等
中医讲求未病先防,那么对于越来越闷热的夏天来说,吃什么有利于大众健康呢?
长夏之季,五行属土,五脏属土,地气上蒸,湿热流行,脾土受困。脾喜辛香而恶臭秽,喜燥而恶湿。湿为阴邪,善阻气机,气郁化火,湿热上蒸,故而多汗,头目不适,湿阻气机,津液敷布受阻,故而口干舌燥。
长夏之季,大气发泄,阴气本虚之人,不耐发散,故而酸懒无力,饮食无味。
此时可以适当吃一点西瓜,葡萄,等多汁之物以补充人体水份,也有一定淡渗利湿,使湿热下泄而不上蒸,也宜吃苦瓜等微苦之物以清热。
清暑益气汤有两种,一种是李东垣的,一种是王孟英的,可选而用之。
有老中医说:“夏天就要多出汗,出通了最好。”谁知道这是怎么个说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和北温带地区,这里四季分明,因此我们的祖先很早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由此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理念。
夏天,是万物生长代谢十分旺盛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一切是那么活力四射,气血运行达到峰值,毛孔会很容易打开,将体内的热气、浊气随汗液散发出来。
夏季不仅是发病率相对较低的季节也是药物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期,所以中医提倡在此季节“多出汗,补充过多流失的津液”,“冬病夏治”“三伏天,吃伏鸡、伏狗、伏羊”等一系列养生之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养生学夏季养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养生学夏季养生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