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生中医辨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养生中医辨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应该怎么辨证?
中医辨证办法太多太复杂了,以至辨着辨着就乱了,没有真正的一群人朝着一个目标去合作,把一个辨证体系真正研究下去,总爱单打独斗获得一点成绩后,就急着挂牌培训赚钱。
手术和仪器检查并不是西医的专利,中医应该早就有,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没能发展起来,但不代表这是西医的专利,我们一直去排斥。中医是整体辨证思维,如果又加上靶向的仪器检查,就更能把病的来龙去脉辨别得清楚透彻,然后通过靶向手术和中医整体思维用药,肯定比西医用化疗放疗和局部用药好得多之又多。
作为一个无证的民间中医,说多少都没用,仅仅走喷喷过下瘾而已。
中医的辩证方法很多,遇到具体疾病,如何选择正确的辩证方法呢?
中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辩证的方法很多,有阴阳辩证、八钢辩证、脏腑辩证、气血辩证、卫气营血三焦辩证等,尤其是以八钢辩证为首,是一个非常好的辩证方法,其全面性、正确性,用于临床指导非常有效,正确辩证是治病的根本,在八纲辩证的基础上又配合了八法治疗,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
中医治病是以症状为依据,有症状就有治疗的方法,症状改变、方剂就要变动,像一个发热的病人,首先要辩证是外感还是内伤,外感不外风、寒、暑、湿、燥、火,侵入人体、阻止人体气血正常运行发热,用温散和凉散的方法治疗,将外邪祛除体内,发烧自退,可以根据有汗和无汗来决定是用麻黄汤还是用桂枝汤,前者发汗解表、后者调和营卫。内伤发烧也无外因寒因热、或因虚、因实,造成气血运行不畅通,可根据寒热的不同和虚实的各异对症治疗,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方法,只要是有干呕和寒热往来的就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再像一个高血压的病人,要辨别是肝火上扬引起,还是气血瘀阻、或者脏器功能衰退造成,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症治疗,中医是辩证论治的,要灵活应用,也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药。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就并非一方一药能解决问题,就需要对各种症状综合辩证,找出主要的原因,用补泻结合、清补结合、寒热相用等方法,进行整体治疗,人体毕竟是一个整体,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这就是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主要症状综合治疗,做到有症、有方、有药,药随症变、病随药好,这就是中医的神奇,可能会颠覆人们的想象,对中医有偏见的人,可以重新认识中医。
谢邀!这是个好问题,有机整体观与辩证论治可以说是中医的灵魂所在,有了辩证才有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才更有针对性。一般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大方向,临床实战多用六经辩证(外感与內伤杂病一样),温病(温疫、流感)多六经辩证与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相结合,女科多经络脏腑辩证,预后多辩证与辩病相结合。临床上每位病人的疾病都存在正气与邪气的此消彼长的过程,常以正胜邪退人安为多。以上个人经验,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感谢!另有中医外科、中医骨科等的辩证请有经验者补上,感谢!
我不是真的中医师,这样的问题我回答不了,只能试着回答吧!
中医讲究的是辨症,自然讲究的是因人而异,按具体症状而来,没有定规吧!而且中医每人诊断的方法都可能不一样呢!真的不能说什么是正确的辨症方法。
其实我们何必纠结该用什么方法,该怎么证明呢?疗效最重要,结果最重要吧!人是千差万别,体质也各不相同,病自然是各有出入的,所以治疗手段就要灵活运用,因人而异。如果非要用试验数据证明了有效安全,才可以治病,这样就真的能安全治好病人吗?人是活的病也是活的,这么多年西医的用药量,治疗方法不断改变不就是证明吗?
中医的灵活运用才是几千年能够流传璀璨的原因,如果非要学西医所谓的严谨科学方法,那就不是中医,那中医就真的亡了。
辩证是根据八纲辩证为准则,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辩证方法辩证分析论治,表里是对病部位的辩证,在表,在里,寒热是对病因的辩证论治,寒热在表在里的侵袭,虚实是对病让的辩证论法,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判断辩证论法的方法去诊断治疗。这是我对中医辩证的临床运用很准确。供同仁们分享,有什么看法请指点,我接受,虚心使人进步。
中医的辩证(其实应该是“辨症”)没法证实,也就无所谓什么“正确的辨证方法”。
而且你事后也无法证明中医误诊了,有一个蛮轰动的案例:满稚界案。
如果还有人要***,中医就咬死自己诊断时就是那么一个情况,反正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仪器能测量你体内的阴阳五行寒热到底是不是和他诊断的那样不平衡,后面有变化,那是你的责任:谁知道你后来干了些什么导致了这种结果?
最后说一下,中医连死亡证明都没有权利开,原因和前面一样:中医的那些阴阳五行寒热的辩证,无法证实,无法作为法律所要求的有效的证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生中医辨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生中医辨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