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望诊养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望诊养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望诊怎么写?
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称为望诊。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
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法。
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是观察全身神、色、形、态,分部望诊则通过局部的变化征象了解相关的病变。临床上,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无严格区分。在具体步骤上,可先行总体望诊,再有序地进行分部望诊。
望诊,即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局部的一切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观察以了解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望诊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以自然光线为佳。
中医望诊真的有用吗?
关于望诊大家都讲的很好,我加一个出诊的病历添彩。一年前医院通知要我出诊,因为患者才从三甲医院出院,行动不便,是某国防医学专业的退休专家,因出血性疾病而住院治疗,自感有大病,但医院未查出。故高价请中医出诊。我去后中医四诊参考前住院病历,发现确有隐疾,并在胸腹部皮肤上找到了证据。患者剑突下至脐上即中医的中上脘部有黄豆大的暗红色血点多个。这是病态反应点,点大且多者病重,此类反应点可沿经脉出现,也可从人体内脏相应体表出现,大小数量与疾病正相关。嘱其尽快去医院补充诊断。第二天门诊查出脾脏内有较大的占位,从而解释了不明出血的原因。随即转住院治疗。望而知之谓之神,四诊为首,诚不欺我也!
望诊不仅仅是在中医真的有用 。
望、就是观察与调查的一种手段,别说是中医了,中老年人都看过样板戏电影 沙家浜,其中在智斗那场戏里边儿 阿庆嫂的唱词就有,我必须察言观色,阿庆嫂就是要通过察言观色摸一下胡传奎他们的动向。
中医所讲的望诊,就包括,通过 察言观色来就医者身体在某些方面儿的状况。就连很多长期做医生的西医大夫也有说,一看那个人的脸色就知道身体不好或者是肾不好等等的说法。
实际上 不光是在中医, 在方方面面都需要用看去判断很多情况 ,只不过是中医刻意的把望给提出来重点强调了看的作用而已 ,事实上哪个方面哪个行业也离不开看(望诊),如果说看(望诊)没有用的话,人还要眼睛干什么?眼睛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人们把很多事物看清楚, 看明白 ,眼睛真正的作用,就是不让人们产生盲目的作为……。
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般情况下,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身体、肤色、舌苔情况,根据其形状和颜色变化确定病变部位。望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大诊断方法之一。
所谓望诊,是一种中医有目的地用视力观察患者全身和部分病变身体部位等,所有可见的征兆以便了解其健康或疾病的状态的一种中医检查手段。
望诊也并非如电视剧里面简单的看一下舌头、眼皮那么简单。通常情况下,望诊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精神、面色、外形、状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以及排泄物、分泌物的形状、颜色和质量等。另外望诊也并非独立使用,往往和其他几种诊断方法一起使用,尽量全面的了解病人的所有状况。
个人觉得对待中医诊断方法甚至是中医体系,不要过度“神化”,也不要过于怀疑、不信任。希望更多人能够继承中医理论、了解中医文化,守护中医薪火相传,连绵不绝。
本人从医已近40年,擅长消化道息肉、痛风、肩周炎的治疗与调养,如有相关问题咨询,欢迎留言或私信,我会尽量解答,也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望诊养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望诊养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