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养生心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医养生心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有人说心理学是运用中医学的?
  2. 心里空空的低落,在中医里是出现什么问题了?

什么有人说心理学是运用中医学的?

其实心理学并不能说是运用中医学的。

中医学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学科。中医学源于古代哲学。哲学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因此,中医学和很多其他科学都有相关联的地方

中医养生心理,中医养生心理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自古以来有“祝由”一科,其实所作的事情正是现在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可惜后来逐渐没落。

但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在中医来讲是贯穿始终、密不可分的。

中医认为疾病发病的原因,“内因七情”。也就是说,情绪是导致各种疾病的根本。内在的疾病除了因外感病邪逐步深入所致以外,最主要的病因就是情绪。情绪的波动超出了人体自我代偿修复的能力,就产生了疾病。

中医养生心理,中医养生心理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心理学细致的研究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其细致与精专,与中医学的“情志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这两者只能说相关,并不能分出谁源于谁,谁运用的是谁的理论,或者谁比谁牛。

事实上很多学科都是相互关联的,融会贯通是最好的,非要独立出来论个一二三,反而不美。

中医养生心理,中医养生心理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心理学是运用中医学这种说法,我是第1次听说。不知道提问者是在哪里看见了这种说法,但是在实践中,我也有感受,就是无论是心理学之于人的作用,还是很多时候中医的一些治疗方式,最后似乎会有一些殊途同归的效果。与西医的分科别类进行诊疗不同,中医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而心理学其实也需要把人看成一个整体。那么渗透于其中的一种系统观,它就有一定的关联性,尤其是很多心理问题,最后可能会被郁积成身体的问题,比如说一些皮肤病,比如说一些肠胃病,其实这些和心理是相关的。

心里空空的低落,在中医里是出现什么问题了?

抑郁倾向了。从六经辩证属情志问题属少阳疾病,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喜欢独处,不愿说话,影响睡眠,食欲差,偶有头晕,目眩,晨起口干,甚至口苦,咽喉痒,干燥,也会心烦易怒,难以真正的高兴,少阳病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会有很多的或有证,或有或无。医圣张仲景告诉我们,少阳证,诸证不必悉具,但见一证便是。诊断还是容易的。

值得重视的是,久病就有可能传经入里,从临床来看传入厥阴者居多。又会出现,胃热,烧心,反酸,胃中隐痛,腹部胀满,气上撞心,感觉气上逆,会变得从无饥饿感,到感觉饥饿,但是吃了反胃,很不舒服的饥而不欲食,甚至食则吐。心里空空低落不能小觑。应积极的找经方派中医调理,结合自我心理疏导,找对中医,正确辩证是关键,这虚那虚的一通乱补,往往持久战的服药难以奏效,愿你早则良医,祝你早日康复

心里空空、情绪低落等🀄️医属于肝气不舒,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所导致的情绪低落,甚至感觉没有任何乐趣,西医病名抑郁症或抑郁情绪。

肝气不舒多与情志因素有关,说严重一点肝气不舒可以是万病之源,一定要让情绪阳光起来,多参加户外活动和社交,多听听道德经或有宗教信仰等,让情绪有宣泄的地方。当强烈的焦虑、紧张、愤怒💢、恐惧😱、压抑等情绪找上你,找一个人少的地方大声呼喊,或通过深呼吸、冥想🧘‍♀️,音乐疗法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手段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治愈自己的情绪。

研究发现,经常自己动手做饭的人比不做饭的人幸福感更强,这是因为制作食物时付出的努力增加了价值感;研究还显示,经常在家吃饭的孩子,不容易低落或饮食紊乱,给孩子一个温暖如春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有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养生心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养生心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